兒牙鎮靜後的發燒處理

post op fever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兒牙鎮靜之後產生發燒的比例不算低。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下列幾個

脫水性發燒

幼童為了接受兒童牙科門診鎮靜通常會有至少兩個小時的禁食時間,有時考量到幼童的睡覺時間,則該進食時間通常又會被延長,因此幼童於兒童牙科門診鎮靜時常常會處於水分不足的狀態。

雖然本團隊在鎮靜當中會補充足夠的點滴量給予幼童,但是通常在鎮靜恢復的頭幾個小時,幼童進食以及喝水仍會受上下顎局部麻藥的影響,而減少水分攝取。因此當天到了晚上會有生理性的脫水,而幼兒的生理性脫水會以發燒來表現。該種發燒是屬於自限性的,通常在三十八度以下,只要鼓勵幼童多喝水即可。

 

發炎反應

蛀牙是細菌引起,而一口的蛀牙所潛藏的細菌量,以及組織的發炎反應物質是相當可觀的。當該次門診鎮靜治療是大量的牙齒問題,或已有牙周膿包,於治療之後因大量發炎物質進入身體所產生的發燒通常是立即且溫度較高的,甚至在剛離開診所就燒到三十九度的個案也所在多有。

     因此我們常被醫師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平常做完牙科治療不大會發燒,但是做完兒牙門診鎮靜之後反而有發燒的情形。事實上由於平常一般狀況下小孩子鮮少接受全口的牙科治療,一次可能處理兩到三顆的牙齒而已,在兒童牙科門診鎮靜下所進行全口的治療所釋放的發炎物質量較多,因此發燒是常見的。這種現象其實也常見於傳統全身麻醉的兒牙治療。

 

             常見的發燒體溫以及可能原因及處理方式

體溫區間(攝氏)

可能原因

建議處理方式

37-38度間

脫水性發燒

鼓勵多喝水

睡冰枕

38-39度間

脫水性發燒

發炎反應

加上退燒藥水使用

必要時須考慮是否要增加抗生素

39度以上

發炎反應

需排除可能合併因素

可再加上退燒塞劑使用

必要時須考慮是否要增加抗生素

考慮其他可能合併發燒因素

倘若到鎮靜第二天仍有發燒情形,建議同時去小兒科看診,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可能的發燒因素。

有發燒反應的幼童,一定要做鎮靜後的追蹤,以免因為一些溝通上的疏忽引起不必要的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